Loading...

台灣消化系醫學會 The Gastroenterological Society of Taiwan

理事長的話

首先感謝各位會員的支持,讓本人能接棒吳明賢理事長,擔任第19屆台灣消化系醫學會理事長,為大家服務。台灣消化系醫學會是國內很早期成立的次專科醫學會,會員人數超過2500人,不論歷史或是規模皆居領先地位。

本人擔任理事長期間,學會將深化年輕醫師的訓練,持續強化國際交流,有計畫的將年輕醫師推上國際舞台。教育是學會的重要任務,年輕醫師的訓練必須更加深化。人才培育包括技術訓練、知識訓練與研究方法的訓練,學會將持續舉辦各式教育課程,除了一般性的教育課程之外,另安排高階課程,內容即是教導研究方法、如何尋找研究題材等。學會每年舉辦兩次大型活動,包括三月舉辦的年會以及九月底十月初舉辦的台灣消化醫學週(TDDW),其實不只台灣有TDDW,日本有JDDW、韓國有KDDW,在林肇堂前理事長的斡旋下,三個國家共同舉辦聯合研討會,每年輪流於各個國家舉行,由資深醫師帶領年輕醫師參與,擴大年輕醫師參與國際會議的機會。

因為學會與國際間的交流已經相當穩定,接續必須設法在台舉辦大型的國際會議,以提升學會的學術影響力。台灣上一次舉辦亞太消化醫學週(APDW)已是2015年,本人期待任內能爭取APDW在台舉辦,吸引更多亞洲、甚至歐美國家的專家來台參與,並展開正式交流,發揮學會的學術影響力以及跟各國專家的友誼。國際交流相當重要,然而國內交流也必須加以強化,TDDW就是加入其他學會的共同參與。然而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相關學會的整合是必須思考的方向,共同舉辦研討會是較容易推進的方式。

學會的運作必定與學術相關,必須創造新的知識以交給下一代,且將知識轉化成臨床照護病人的方法。台灣的研究得要靠質精取勝。台灣有很優秀的人才,可以經由腦力激盪擬出更好的策略。世界衛生組織在B肝自然病史方面仰賴台灣經驗,了解於何種情況下用藥才能提供病人最大的好處。再如台灣制定的胃癌防治跟大腸癌篩檢準則亦被納入世界衛生組織的指引中,這些即是學會優異研究結果的展示,亦是台灣具有的優勢,必須持續強化,展現台灣跟學會傲人的研究實力。

人工智能(AI)發展日新月異,常用於影像方面,而消化系醫學執行很多影像檢查,包括胃鏡、大腸鏡、電腦斷層、超音波等,正因AI對於消化系醫學是極重要的輔助工具,與產業界的合作即是重要的發展方向。不論與政府或是產業界合作,學會絕對不能故步自封,而是要向外延伸,進行多元化的發展。

學會另有一項重要任務即是與政府合作,發揮更大影響力。政策影響很多層面,學會期待強化與政府的連結,除了協助政府執行相關政策外,亦可參與政策制定,讓政策與臨床實務得以真正接軌。政府在制定政策時會諮詢學會的專業意見,而學會會提供有實證醫學意見,將研究結果轉化為政策,並據以執行。另外,與產業的合作亦是重點之一。

賴清德總統的新政府即將上任,新政府力求打造健康台灣,癌症是十大死因之首,其中更有許多與消化醫學相關,控制癌症即可降低死亡率,學會非常樂於提供相關意見,與政府共同打造健康台灣。要減少癌症死亡率,首要目標即是早期發現,篩檢是重要的方式。健保對於肝癌篩檢有明確的規範,且行之有年,可早期檢出肝癌。吳明賢前理事長帶領的團隊持續進行幽門桿菌篩檢與治療,在馬祖的計畫已證實可以大幅減少胃癌的發生率,政府亦考慮放寬條件,未來即使未接受胃鏡的病人也可望可以接受健保給付的抗生素治療。除了經由篩檢降低死亡率之外,提供好的治療方式以增加存活率則是另一個課題。晚期癌症的治療已有很多新的藥物問巿,以肝癌為例,以往對於無法開刀的晚期肝癌束手無策,病人存活期約只有三至六個月,但隨著新的免疫治療、標靶藥物問巿,病人存活期已可接近兩年,進步相當顯著。唯因癌症新藥的費用極高,健保亦有許多限制,影響病人的治療效果,學會將持續提出真實世界的數據,爭取病人用藥的權益。政府若要達到2030年癌症死亡率減少30%的目標,需要學會配合「勤篩、廣治、下猛藥」,才能夠控制消化道癌症。學會除了在現有的發展領域持續深化之外,也必須發展新的面向,除了腸內菌、營養醫學,包括減重等也有著力的空間,讓消化醫學有更多發展的可能性。

學會要做的事情很多,但這些任務絕非一個人可以完成,而是需要團隊共同努力。在學會新團隊的架構方面,秘書長由幽門桿菌與胃癌的專家、台大醫院劉志銘教授擔任,也擴大各醫療體系與基層會員的參與,兼顧各個面向。此外,學會亦尋求年輕有活力與熱忱的新血加入,了解學會的運作,為日後接下重擔預做準備,達到傳承的目的,使學會的運作有正常的新陳代謝。傳承重要,創新也很重要,期待創造新的機制,讓台灣被世界看見,擴大影響力。

最後本人謹代表學會第19屆理監事、正副秘書長及秘書群,向全體會員致上最高的敬意與謝意。


2024年5月7日